CV
文史與文字工作者。
1991年生於新竹,現居於台南。成大歷史學系學士,臺大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。關注邊緣地景與小寫人事,以撿拾與兜起歷史切片,作為映照當代的方法。
聯絡:goonedge@gmail.com。
著作
主要作者
《轟鳴未曾遠去:從日本海軍六十一航空廠到岡山醒村》,蔚藍文化、高雄市政府文化局(與林玉萍、陳信安合著),2022。
《延綿的餐桌:府城米食文化》,蔚藍文化、臺南市政府文化局(與鄭安佑合著) ,2020。
《流轉的街道:府城米糧研究》,蔚藍文化、臺南市政府文化局(與鄭安佑合著) ,2020。
《府城米糧學習帳》,古都基金會(與鄭安佑合著) ,2019。
參與合著
《南都物語:物件裡的臺南史》,時報文化,2025。
《誌村鑑3:嘉義市東區民族里》,裏路,2024。
《海邊的竹籬笆:走進左營海軍眷村的過去/未來》,高雄市歷史博物館,2024。
策展|腳本撰寫
「上(Tsiūnn)府城-啥物(siànn-mih)攏佇遮」,臺南市立博物館特展,2025。
「庄肚个文史學家—黃榮洛、楊鏡汀、林柏燕」,新竹縣史館年度特展,2024-2025。
「入臺南 茄苳入石柳與臺南400」,吳園藝文中心公會堂B1展覽室,2024。
「遺址前彎身.當代後凝視:在南科遺址上現考現學」,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,2022。
「水交社歷史館」,水交社文化園區,2019。
展覽|創作
「阿卡透波—皇國の道教育練習機 新機發布展示!」,正白#ffffff & 一坪書室,2024。
「不義的所在」(「請你跟我走一趟 不義遺址空間歷史推廣企劃示範展」),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,國家人權博物館,2020。
「找回豐原水記憶」,臺中市政府水利局,2019。
「城市潛綠體-水交社地景光合計畫」,水交社工藝聚落,臺南市政府文化局,2019。
獲獎|補助
「2024年臺灣學博碩士論文研究獎助 碩士論文佳作」,國立臺灣圖書館,2024。
「2021年臺南研究博碩士論文研究獎」,南瀛國際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,2021。
「以『精藝藝術之家』回望新竹木器傢俱史暨匠師葉炎爐手稿建檔計畫」,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(文化資產類,調查與研究),2019。
「來場城市路上觀察」,信義房屋全民社造行動計畫,楷模獎,2016。
採訪撰稿
書刊編輯
《德布西撞擊》,成大出版社,2017。
《遷徙與再生-消逝地景的採集與創造:地景集》,臺南市政府文化局,2017。
《路克米》vol.29-31,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,2014-2016。
文案撰寫
「百年好市.高雄設市百年/好市遶境」,高雄市文化局,2024。
「不義遺址資料庫」,國家人權博物館 ,2019。
「台南廟宇藝術資料庫」,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,2020-2023。
調查研究參與
2018 〈日治至戰後水利與糧政影響下的臺南市米糧文化歷史調查〉
內容力有限公司,臺南市政府文化資產管理處委託(參與:歷史研究&口述訪談)
2017-2018 〈臺南市歷史敏感區歷史遺跡調查研究計畫〉
國立成功大學,臺南市政府文化資產管理處委託(參與:歷史研究&GIS繪製)
2015-2017 〈臺南市舊城區常民生活米糧文化資產調查計畫〉
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,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委託(參與:歷史研究&口述訪談)
2017 〈高雄市文化景觀原日本海軍航空隊岡山宿舍群(醒村)保存維護計畫暨保存計畫案〉
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,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委託(參與:口述訪談)
2015 〈臺灣府城城垣及城門整合升格國定古蹟調查研究計畫〉
國立成功大學,臺南市政府文化資產管理處委託(參與:口述訪談)
2014 〈高雄市陸軍眷村(鳳山黃埔新村)文史資料蒐集研究案〉
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,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委託(參與口述訪談)